首页 各省招聘重庆招聘正文

西南大学2025年全球诚邀英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(新增批次)

yanxuan123 重庆招聘 2025-08-13 09:27:36 18 0 重庆招聘
微信号:wanliyanxuan
温馨提示:1、手机浏览器识别二维码下载:助考之星APP,内含精选题库+考点解析+历年真题+冲刺密卷等多模块。随时随地学习,省时省力备考。2、微信关注“两江人才”微信公众号,获取最新考试资讯和海量真题模拟题库。
复制微信号


一、 项目介绍

项目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(含非华裔外籍人才)回国(来华)工作,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,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,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,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
二、 申请条件

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,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,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。

出生日期在 1985 1 1 (含)以后。

具有博士学位。

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、工程技术等。

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 2025 9 15 日前 ,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企业研发机构等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,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;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,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(不适用于通过中外联合培养方式取得海外博士学位的情况)。在海外工作期间,同时拥有境内带薪酬职位的申请人,其境内带薪酬职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海外工作年限。

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,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。

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,或者 2024 1 1 以后回国(来华)工作。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(来华)工作不少于3年。

三、 限项要求

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,不能逆层次申请。

对于已申请2025年度上半年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的申请人,因时间结点原因导致不符合当时申请条件、但符合新增批次申请条件的,可申请新增批次项目;其他申请人不得在新增批次重复提交申请。

已申请2025年度其它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的,不得在新增批次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(海外)。

四、 支持条件

项目入选者可受聘为西南大学教研系列职位,学校提供的支持条件包括但不限于:

事业编制发展保障:直聘学校含弘英才岗,纳入国家事业编制,提供终身聘用保障。直接授予博士生导师资格,奠定长远学术发展基石。

丰厚待遇上不封顶

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,优渥的安家补助及充足的科研资助。

设立重大成果奖励机制(上不封顶),激励卓越贡献。

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险、住房公积金及职业年金(五险两金)。

提供来校访问考察定额补贴。(具体待遇参照学校聚贤工程文件执行)

海外人才专享叠加政策:针对海外人才,额外叠加享受地方提供的专项生活补贴、科研经费、医疗、金融、交通及旅游等人才专属服务,以及学院提供的定制化资助(上不封顶)。

全面支持无忧启航

专属博士招生指标:项目资助期内,学校每年单列保障博士生招生名额;提供全额资助博士后招收指标。

团队建设无忧:全力支持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,提供团队人才发展专项经费,并在博士、博士后招收指标等核心资源配置上给予优先倾斜。

一流平台支撑: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、充足的实验场地与办公空间及先进的研究设备。

全球合作畅通:大力支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,提供丰富的海外学术交流与访问机会。

周到服务品质护航

配偶就业支持:根据实际情况,积极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问题。

子女优教保障:子女可优先入读西南大学附属幼儿园(校内)、西南大学附属小学、西南大学附属中学(教育部直属重点附中),享受重庆顶尖的基础教育资源。

优质医疗保障:便捷享受西南大学附属医院(南北双院区)的高水平医疗服务,校内即可满足主要就医需求。

申报助力全程护航:组建资深专家辅导团队,从项目选题到申报书撰写打磨,提供一对一、全流程、个性化的专业申报指导。进入会评环节但未最终入选者,直接聘为含弘研究员岗位,并享受相应优厚待遇(参照聚贤工程)。

五、 申报程序

有意向申请者,请将详细个人简历(包括个人基本信息、学习工作经历、研究方向、主要学术成绩及获奖情况等)整合为单一PDF文档,以优秀海外英才+姓名+学院,发送至各学院联系邮箱,并抄送西南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联系邮箱,我们将安排专人及时与您联系,提供全面的申报咨询服务,后续按项目有关要求进行评审和推荐。

六、 联系我们

人才政策咨询:人才工作办公室

联系人: 刘 老师, 张 老师

联系座机:+86-23-68366163+86-23-68367955

电子邮箱:rencai@swu.edu.cn

海外优秀青年人才项目申报咨询: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项目管理办

联系人: 张 老师

座机:+86-23-68251347

手机:13983604290(微信同号)

各二级单位联系方式

二级单位

姓名

办公电话

邮箱

文学院

易老师

023-68252310

842375624@qq.com

外国语学院

陈老师

023-68252315

793172707@qq.com

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

姜老师

023-68252320

158935047@qq.com

国际学院

马老师

023-68367207

814074199@qq.com

汉语言文献研究所

李老师

023-68252385

601769801@qq.com

中国新诗研究所

杨老师

023-68252322

78971015@qq.com

马克思主义学院

王老师

023-68252301

543403316@qq.com

经济管理学院

叶老师

023-68250122

46954594@qq.com

国家治理学院

郝老师

023-68252304

gjzlxyrs@swu.edu.cn

法学院

刘老师

023-68251427

447092037@qq.com

商贸学院

黄老师

023-46751399

hwb422719358@swu.edu.cn

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

刘老师

023-68254012

xczxyjy@swu.edu.cn

教育学部

胡老师

023-68253695

438665516@qq.com

心理学部

陈老师

023-68254617

1198087550@qq.com

体育学院(体委)

严老师

023-68252345

272370673@qq.com

教师教育学院

袁老师

023-68251209

360283015@qq.com

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

李老师

023-68253667

648635860@qq.com

音乐学院

黄老师

023-68253183

394182665@qq.com

美术学院

赵老师

023-68252340

564054718@qq.com

新闻传媒学院

郑老师

023-68252070

swuxwcmxy@swu.edu.cn

化学化工学院

郑老师

023-68253195

zjing7993@swu.edu.cn

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

刘老师

023-68252355

wlxbgs@swu.edu.cn

材料与能源学院

金老师

023-68254376

swufme@swu.edu.cn

资源环境学院

刘老师

023-68250538

liuxingswu@swu.edu.cn

地理科学学院

沈老师

023-68253912

shenwh@swu.edu.cn

工程技术学院

邵老师

023-68251265

825931496@qq.com

食品科学学院

周老师

023-68251298

183868943@qq.com

数学与统计学院

畅老师

023-68252973

lucy911@swu.edu.cn

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

杨老师

023-68252352

swusailing@swu.edu.cn

软件学院

何老师

023-68250394

hemuxi@swu.edu.cn

电子信息工程学院

王老师

023-68250394

hemuxi@swu.edu.cn

人工智能学院

王老师

023-68250153

362914010@qq.com

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

潘老师

023-68251264

swuagronomy@swu.edu.cn

植物保护学院

杨老师

023-68251269

zhibaoyb@swu.edu.cn

园艺园林学院

胡老师

023-68251274

yyylgongzuo2@swu.edu.cn

柑桔研究所

雷老师

023-68349707

leilei0125@swu.edu.cn

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

成老师

023-68251228

cheng_2001@swu.edu.cn

动物科学技术学院

周老师

023-46751588

68727243@aa.com

动物医学院

罗老师

023-46751547

93442859@qq.com

水产学院

何老师

023-68366066

kasyose@swu.edu.cn

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

文老师

023-68251716

wenkaili@swu.edu.cn

生命科学学院

谷老师

023-68252365

1499857902@qq.com

药学院中医药学院

王老师

023-68251048

yxy216@swu.edu.cn

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

陈老师

023-68250099

chenyulincc@swu.edu.cn

生物学研究中心

杨老师

15823493766

yangqifen5183@126.com

医学研究院

蔡老师

023-68250318

1571693859@qq.com

中希文明互鉴中心

万老师

023-68366990

wzj1011@swu.edu.cn

七、 学校简介

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,教育部、农业农村部、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,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,“211工程“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。学校现有重庆北碚、重庆荣昌两个办学校区,占地8200余亩,校舍面积199万平方米,绿地率达40%,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、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。

学科实力

学科门类齐全,涵盖哲、经、法、教、文、史、理、工、农、医、管、艺、交叉学科等13个学科门类。

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:生物学、教育学。

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:植物学与动物学、化学、农业科学等。

拥有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(工作站)、5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9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;5种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类别、35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;75个本科专业。

师资力量:专任教师3277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1304人、副高级职称871人;硕士生导师2167人,博士生导师655人(含博导),有155人次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家级人才。

学生规模:在校学生58500余人,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近40000人、硕士 和 博士研究生16500余人、留学生近2000人。

科研平台

自然科学方面:建有国家级平台7个,如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、国家柑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,以及农业农村部、教育部、重庆市等省部级平台101个(含共建)。

人文社会科学方面:牵头建设中希文明互鉴中心(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)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(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),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,与教育部、国家民委、重庆市共建重点研究基地29个,新型智库(含培育)4个。

展望未来,西南大学将始终秉持特立西南、学行天下的精神,持续深化综合改革,不断激发创新活力,为广大师生提供广阔发展空间,为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这里有先进的科研平台、优渥的薪资待遇、良好的生活保障和周到的人文关怀,欢迎广大英才加入西南大学,与我们携手,共创学术辉煌,共筑美好未来!

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有变更请以原发布者为准。

来源链接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eYlmk5Vp3KU352wXymeR7A




版权声明

本站信息来源于网络、个人、企业、单位等提供发布,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,方便考生查看最新招考动态之目的,如有疑虑,请查看官方网站。本站对发布信息的真实、准确性不负任何职责,如有不真实、不准确或侵权的,请联系删除 邮箱:921767615@qq.com
本站属于公益非盈利性网站,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企业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,本站才能长久正常运营下去,才能更好地为喜欢本站的考友们做好信息服务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yanxuan123.com/post/46754.html

搜索